私募股权:北上深的私募风格与圈子
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假说,股票价格是对信息的及时反映,从理论上来讲,投资者无法长期战胜市场,不能持续获得超额收益率,而有效市场的假说是基于完全信息下得到的论断,在不完全信息市场中,如果投资者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或者是解读信息的能力,则可以持续地获取超额收益率。对此,广州地区一位私募人士最近表示,由于信息不对称,出于信息共享的需求,“圈子”在私募界十分盛行,尤其是以校友为纽带的校友圈子。
圈子价值在信息和人脉
上述私募人士告诉记者,在圈子内,你的价值决定了你在圈中的地位,而价值主要是体现在信息和人脉,投资高手并非单打独斗,都需要信息互通有无。不过这个圈子真的很小,有时候被同学拉进他的微信群,结果一看,很多都认识,要么是以前券商或基金公司的同事,要么是大学同学,校友等。
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圈子串起来,私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。在投资分析研判方面,对于宏观经济形势、政策走向,以及对市场影响的判断,对行业的大势的把控,没有人可以分析得十分精准。不过在沟通之后,可能会从中得到启发,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。
深圳一位私募告诉记者,私募这种圈子也有自己遵守的准则,毕竟真正特殊有价值的信息,是不为外人知道的。此外,其实私募群体也是物以类聚,比如民间派私募更盛行校友圈子,因为都有各自不同的资源,在一起可以做一些资源整合;公募派出来的私募也更轻易凑在一起,可能是出于之前的职业习惯,他们更愿意拜访自己有兴致的圈内朋友。此外,私募也越来越偏向于剖析投资策略与逻辑的圈文化。
一位私募向记者表示,他自己也会在微信校友圈聊聊股市行情和未来走势。他加入的群是由一个股票操作比较好的师兄建立的,如今已经满员500人,大家在里面各抒观点,互相探讨技术。“不过我们只会在群里聊技术聊盘面,侃侃最新的消息,不会聊个股,这是大家都默认的,毕竟你也不知道群里面谁在潜水,群里资金大的校友也很多,要是500人同时买入某只个股难免不会出问题。”
圈子文化存在地域差别
一位长期关注私募行业发展的业内人士表示,虽然私募界存在着以校友为纽带的圈子文化,不过即使同一名校出身的私募,由于在不同的地域工作,所以私募校友圈子文化也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别。大体而言,北京的私募相对低调,但对政策解读有独到的一面;上海的私募不大张扬,但是对行业、公司的解读方面有着独到之处;而深圳的私募则显得比较活跃,持有开放、创新的态度。
上述业内人士指出,北京私募圈由于身处首都,距离决策层较近,业内公认北京的私募特点在于对宏观政策、行业产业政策等信息的解读有独到之处,部分私募基金除了基本面分析、技术分析外,还大力培植特殊的政策分析、人脉布局等。因为身处首都,所以大家都很低调,北京私募圈很少有大佬级私募出现在各种公开的媒体场合;而上海的私募投资风格介于北京与深圳之间,他们乐于做公司调研,对公司的动态了解入微,而公司的信息也往往能在第一时间获取,这是他们成功的基础,正是由于这份精明,上海的私募十分理性。
由于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,相对而言文化多元,使得深圳的私募也显得比较活跃。同时,多数私募基金经理都有海外投资的背景和经验,投资认真、审慎。由于深圳的部分信托公司持有开放、创新的态度,乐于尝试新的投资操作模式,深圳拥有一批活跃的私募如赵丹阳、刘明达、康晓阳、但斌等。
发表评论
评论内容:发表评论不能请不要超过250字;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。
用户名:
用户评论
发评论送积分,参与就有奖励!